从合一灵修的默观看徙步朝圣(四)

2025-08-09   黎明   阅读量:36

 

 

——徙步朝圣的默观与体验(以默观之心,走朝圣之路)

 

 

在徒步中默观万物在爱的计划中趋向合一

 

经过前几天身体的适应,步伐慢慢稳定,疲惫感也逐渐减轻。不知不觉间,开始发现,自己的心也深沉下来。那些原本专注在身体疼痛上的注意力,慢慢转向四周的风景,转向空气的流动、云影的漂移、阳光在树叶间洒落的节奏。

这一切,原本只是“自然”,现在却开始像“言语”。仿佛天地万物都在用无声音的语言中对我说:“祂在这里!”

正如圣咏所说:“高天陈述天主的光荣,穹苍宣扬祂手的化工;日与日侃侃而谈,夜与夜知识相传。不是语,也不是言,是听不到的语言;它们的声音传遍普世,它们的言语达于地极。”(咏19:1–5a)

在合一灵修的默观中我们相信:“天主透过人、地、事物向我们说话,所有的动力与经验都能成为与主相遇的通道。那一刻,我开始进入一种更深的默观状态,深深地栖息在爱里……”

《天主教教理》第341条指出:“在基督内,万物都要同归于一”(弗1:10)。这是天主创造的目的,也是祂爱的终点——一切受造之物,不只是存在,更是朝向圆满,朝向在基督内的合一而前进。

在徒步中开始体会到这种“行动中的合一”不是抽象的未来,而是当下正发生的事实。以祈祷的心态走路,用感恩的心欣赏每一个画面;怀着信赖的心交托脚下的每一步。一切都是主爱的心意,一切都在主的心意中被爱着。

我也特别留意沿路所遇到的人与事。有时是同伴的一个微笑,一次搀扶;有时是偶遇的教堂,一次弥撒中的领圣体;有时是在野餐、露营、午休时大家一起躺在路边草地上仰望天空……这些经历都不再只是“过程”,而是充满爱的片段,是我与祂共融的“圣事”。

尤其是每一次祈祷、读经、参与礼仪,或团体中的分享,都会更深地体会到,不是一个人走路,在新约圣中,保初将“身体”作为教会的图像,徒步是在教会的身体中与其他肢体一同走向天主。

在这份集体的朝圣经验中,放下生活中的琐事与内心的挂念,全身心投入旅程。这种“放下”并不是空无,而是一种极深的信任,相信祂引领,体验祂同在,相信祂比我更爱我。

八天徒步结束后,我以为这些经验会慢慢淡去,但是发现,那份与天主合一的感动没有终止

这是一种持续的默观状态,一个人在天主内,就像一个潜水的人,在深海中遨游。

那感觉就像是被海水温柔地包裹着,我缓缓沉入深海的怀抱。四肢轻缓划动,像与水流共舞,身下是望不见底的深渊,仿佛蕴藏着整个宇宙的秘密。

水压温柔地压着耳膜,却压不住心脏与海浪同频的跳动。在这片隔绝尘世喧嚣的蓝色寂静中,我不再是个闯入者,而是被深海深深接纳的一部分。每一次下沉,都是在靠近那最温柔的合一。

在与主的合一共融中,想起梁弘志那首歌《读你》……

“读你千遍也不厌倦,读你的感觉像三月,浪漫的季节,醉人的诗篇……”

“你的眉目之间,锁着我的爱怜;你的唇齿之间,留着我的誓言……”

我慢慢唱这首歌,品味着天主对我的爱,试着读懂祂那颗,深深爱我的心。感受到一种深度的欣慰,平安与宁静。

祂的心是我永远居住的家,在祂内,我是安全的、踏实的、自由的、幸福的。在祂内找到了安全与归属,我爱祂,生命属於祂!

回顾自己的生命历程,我对祂的回应,也是真实的、忠信的,持守对祂爱的盟约与承诺,把自己的生命完全交托给祂和祂的团体,很的安心,也很放心。

 

 

七、行走在大地上,默观那推动一切的爱

 

教会始终宣认:天主是宇宙万物的创造者,万物皆在祂的爱中被造、被掌管、被使用,也被引导着归向圆满。

徒步朝圣者在旅途中穿越不同的自然景观——山川、河流、田野、森林——不仅是在路上行走,更是在与天主的创造亲密接触。

当我们在行走中望见壮丽的山脉、灿烂的日出、树影在光中摇曳的美感,不仅是在欣赏自然,更是在默观创造者的智慧与慈爱。那是一种不靠分析、不靠想象的体悟,在爱的推动中,经验祂、敬畏祂、与祂结合

徒步朝圣,是一种具体而有效的默观实践方式。在身体的节奏中,我们学会聆听;在自然的节奏中,学会回应;在同行者之间的关爱中,学会相信,领爱爱与给予爱,在受造物中看见创造者,在痛苦中经验救主,在万物中感受与主的合一,在渴望中遇见天主。

于是,徒步不再只是朝向目的地的旅程,而是朝向天主的神圣旅程

而合一灵修所说的默观,不是形而上的玄学,反而是可操作性的,对和真理真相单纯的注视、信德内的停留、真实的相遇

如你有机会踏上朝圣之旅时,愿你记得,每一步都可以是祈祷,每一次从表相看到本质,从有形可见的事物,看到无形的天主都是默观,每一次疲惫、脆弱和限度,都可以是天主进入我们生命的入口,让祂在我们的生命内,持续被更新和被创造!

 

全文完

 

 


免责声明

1、凡本网注明“来源:天主教邯郸教区”、“本站讯”的所有内容,版权均属于本教区所有。内容欢迎转载,但请注明出处。

2、凡本网注明“来源:XXX(非本教区或本网站)”的内容,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

3、凡教区、堂区或个人投稿,版权虽属本网,但文责由投稿者自负。

教堂信息

服务中心